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

发布时间:2024-03-23 来源:行业新闻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习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线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快速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核心观点,蕴含着独特的中国智慧。

  中华民族作为人类社会中最早之一进入文明阶段,并到今天都没有中断过自身文明发展的唯一文明体,很早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朴素的认识,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创造出了很多中国生态智慧。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其光芒穿透了时间的长河,至今仍照耀着人们的思考路径。这一理念采用了独特的视角,深度挖掘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内涵,从而成为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钥匙。如《老子》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孟子》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荀子∙天论》中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这些质朴深邃的自然观都强调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其客观规律,人类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按照与自然法则相适宜的方式行事,在保护好自然界的基础上进行生产活动,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

  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生态观念为我们理解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滋养,对我们在当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备极其重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习汲取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智慧,深度提炼和深刻挖掘了其中的思想精髓,进而形成了习生态文明思想,以思想之光照亮快速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质上是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这一问题上,人类中心主义在西方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在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往往被理解为支配与被支配,人与自然被视为两个独立的、对立的实体,人类被赋予作为自然的主宰的角色,有权支配和利用自然资源。随着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确立与发展,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在资本无限逐利性的推动之下走向了更加畸形的发展,只要有利可图,资本可以毫不犹豫的向大自然索要慢慢的变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可以说,进入以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为主导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之后,人类中心主义维护的不再是传统西方哲学中人类的理性,而是资产阶级无线追逐的利润。这种无节制无休止的索取和破坏必将最终突破自然的生态限度,给人类招来自然的报复甚至是灭顶之灾。因此,西方国家在整个现代化的历程中都囿于其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没有办法获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解,没办法找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地域性或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因果关系。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超越了上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错误理解方式,明确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有机统一的生命共同体关系,且自然是先于人的存在,而非人是自然之上的统治者。马克思指出:“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即人是自然的存在物,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人的存在和发展不能离开自然的滋养。在此之上,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进一步认为,人与自然、动物等其他存在物不同之处在于,人类可以通过劳动这一中介改变自然,创造出人类社会。恩格斯指出:“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作用,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这突出强调了人类在与自然的互动中一方面能动地区别于自然,另一方面也天然地遵循着自然的法则。9资本无限追逐增殖的本性使得社会生产呈现出不顾生态限度无限扩张的态势,引发人与自然之间的尖锐对立。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人与自然对立冲突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判断一针见血的指出了生态问题的本质,找到了真正的完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路径,即必须从根本上变革资本主义的制度和生产方式,建立一个更高级的、得以实现每一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根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历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凸显了生态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党的十九大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并首次将“美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2018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了习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为我们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从强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深入关注和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再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全新理念,我们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党中央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与拓展,这正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深入洞察与理解的体现。这些深刻的洞察和理念不仅推动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前进,更显著提升了我们的生态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已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我们的生态治理不仅拥有更加坚实的理论支撑,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实践能力和治理水平正在以更加现代化的视角和手段稳步提高。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习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一定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总结新时代十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指导,从“天人合一”的传统生态智慧中汲取灵感,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正确地处理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个充满中国智慧和中国气韵的全新理念,充足表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生态理念和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融通互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题中之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当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从始至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走好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由之路,不断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为全方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筑牢生态根基。

  作者:曾天雄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余文茜 系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培育弘扬生态文化

下一篇: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华体会体育彩票娱乐_华体育软件   备案号: 晋ICP备20004420号-1      网站地图